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 2004年中國大陸地區調查簡介



作者:黃奕嘉[1]
[原文刊載於SRDA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通訊第28期,2008.9]
前言
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 (Panel Study of Family Dynamics,簡稱 PSFD) 計畫是以華人家庭成年樣本為對象的固定樣本追蹤調查,涵蓋的年齡層自青年至老年。此外,這項計畫亦對從主樣本延伸出來的子女,進行追蹤訪問。藉由此資料庫的建立,我們期望對華人家庭之經濟、社會、心理、習俗等面向,作全面性的研究。
計畫的推動,先自台灣的資料收集開始,爾後再向其他華人社會推展。中國大陸地區則為我們向外擴展的第一站。所收集的資料,一方面可用於檢證西方既有有關家庭之理論在台灣、中國社會是否適用,另一方面也期盼由資料所呈現的事實中,發掘、抽離出與西方理論不同的新理論架構。
2004年大陸地區調查
在中國所做的第一次調查「中國大陸家庭動態社會調查計畫」(以下簡稱大陸地區調查計畫),係於2003年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合作,選定上海、福建及浙江三個東南沿海的省市進行訪問。因受SARS影響,調查延至20047-9月進行。樣本的年齡層與台灣的主樣本相同,設定在1935-1976年次 (2003年抽樣當時為25-68) 之間。全數以面訪的方式進行調查。


抽樣方法是採用「分層多段等機率」抽樣法。第一階段依據大陸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就福建、浙江、上海三個省市,分別由非農業人口所佔的比重分層,各層內以PPS (probability proportionate to size) 方法進行抽樣,抽出縣(區)級單位。第二階段則由中選的縣、區級單位,以PPS方法抽出街道、鄉鎮。第三階段再進一步以PPS方法,自中選的街道、鄉鎮抽取村委會、居委會。最後,再自抽中的村委會、居委會中,以等距抽樣法抽出家戶。對抽中的家戶,則以Kish戶中抽樣表抽出合格的受訪者進行面訪。受訪者若因拒絕訪問、不在家而無法完訪,則不再重新抽樣或以換戶的方式補充樣本。
本次調查於福建、浙江兩省分別抽取2,376個個案,上海地區抽取1,188個個案,最後完訪的樣本數為:上海903筆、浙江1,856筆、福建1,925筆。歷經多次兩岸往返檢誤、查核,並刪除部分有問題的樣本,最後釋出資料的樣本為4,306筆。圖一呈現資料的年齡及性別分佈,其中年齡分佈,以46-50歲壯年人口最多,年輕及老年樣本略少。性別部分則以男性較多,各年齡層中除31-35歲年齡層女性略多於男性外,皆為男性多於女性的情形。而在受訪者的區域分佈方面,福建、浙江地區抽出樣本數多,完訪樣本數也較多,其中福建地區完訪率較高,樣本數略多於浙江地區。上海地區因抽出樣本較少完訪率也最低,因此樣本也最少。[1]整體樣本的城鄉分佈,除上海地區因都市化程度較高,城市區域的樣本較多外,浙江、福建的受訪者多居住於鄉村地區(圖二)。


問卷的內容,主要是以2003年台灣新抽樣本進行第一波調查所使用的問卷為設計藍本,[1]根據大陸的用語略作修改,並增添一些大陸研究人員感興趣的題組。包含家庭基本狀況、受訪者個人資料、受教育狀況、工作經歷、婚姻與配偶資料、家庭價值與態度、親屬資料、居住安排、家庭決策與支出、子女教育撫養、家庭關係及其和諧程度、家庭經濟管理等面向的資料。
比較此次大陸地區調查問卷與台灣RI-2003問卷,其中在「基本狀況」部分,大陸問卷除了詢問同住人口外,另外詢問了「同吃」人口、改革前家庭階級及受訪者家庭與海外親戚的聯絡狀況。[2]「個人資料」則詢問了關於肥胖的相關題目及受訪者住家附近的生活設施,這些題目則出現於台灣2004年的主樣本問卷中。[3]另外此部分題目也詢問了受訪者父親、配偶父親的出身。[4]在「受教育狀況」及「工作經歷」中,僅有小部分因社會背景而有所差異,例如:在受教育狀況中,台灣詢問受訪者關於課業輔導、補習方面的問題,大陸方面則未問及,但另外則依據大陸地區的學校分類,詢問受訪者所就讀的是否為重點學校;[5]而「工作經歷」裡,大陸詢問養老、失業保險及工作是否受尊重等情形,便是台灣從未詢問過的。[6]接下來的婚姻與配偶資料、家庭價值與態度、親屬資料、居住安排、家庭決策與支出、子女教育撫養等部分兩份問卷則大致相同。而在「家庭關係及其和諧程度」中,大陸問卷增加了父母親狀況的題組,台灣於2004年之後的主問卷亦有類似的題目,但不盡相同;其中兩岸問卷的最大差別在於台灣問卷僅針對父母在世的情形詢問居住及供養狀況,而大陸問卷則另外針對父母過世的情形詢問過世前的情形。[7]而最後的「家庭經濟管理」題組則出現在台灣的RII-2000RII-2001問卷中,2003年首次訪問樣本則沒有詢問此題組。[8]
現況與未來展望
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自1999年起每年追訪至今,在台灣地區已進行了十個年頭的追蹤調查;大陸地區自2004年開始訪問,以兩年一次為間隔進行追蹤訪問,目前也即將進行第三波調查。2004年大陸地區調查資料已於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網站中公開釋出,[9]名稱為「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2004年中國大陸地區調查」,釋出內容包含SASSTATASPSS三種統計軟體格式的資料檔、過錄編碼簿、問卷檔及次數分配表。此一調查自2003以來,便由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的華人家庭研究計劃推動,未來將持續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合作,繼續推動大陸地區調查計畫。目前2004年第一波調查的完訪樣本已於2006年底完成第一次追蹤訪問,其追蹤完訪率達到八成以上,正在進行資料的檢誤工作,預計於2009年中公開釋出檢誤完成的資料。第二次追蹤訪問則預計於今(2008)年底進行。除了持續進行上海、福建及浙江三地的追蹤調查之外,調查地區將擴大到江蘇省,在該地進行首波訪問。隨著資料的累積,將為學界帶來更豐碩的研究素材。


[1] 台灣2003年新抽1964-1976出生的受訪者,問卷代號RI-2003
[2] 參見大陸問卷A5-1b~A6.3題。
[3] 參見大陸問卷B3-51~B3-56題;台灣部分請參閱RII-2004問卷F11a~F17b題。
[4] 參見大陸問卷B5題。
[5] 參照大陸問卷C5大題及台灣RI-2003問卷B部分各題。
[6] 參照大陸問卷D3~D4-2題。
[7] 參照大陸問卷K6題,及台灣RII-2004問卷C12a~C14e題。
[8] 參照大陸問卷L大題及台灣問卷RII-2000問卷「捌」大題與RII-2001問卷H大題。RII-2000問卷為1999年抽樣的主樣本,於2000年第二次訪問所使用的問卷;RII-2001問卷則為2000年抽樣主樣本,於2001年進行第二次訪問。
[9] 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 (Survey Research Data Archive, SRDA),網址為http://srda.sinica.edu.tw/

[1] 三個地區完訪率分別為福建81.02%,浙江78.11%,上海76.01%




[1] 作者任職於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華人家庭研究計畫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使用Python進行資料整理 – 初探Pandas

SAS、SPSS、STATA 統計軟體檔案格式轉換介紹

資料整理與檢誤經驗談—以SPSS程式進行邏輯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