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青少年計畫成長歷程研究計畫(TYP) 介紹

 蘇婉雯

前言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家庭與生命歷程研究小組邀請中研院與各大專院校社會科學學者共同參與臺灣青少年成長歷程計畫(Taiwan Youth Project,以下簡稱TYP),自1999年開始啟動研究計畫,最初的主旨在了解當代臺灣年輕世代的成長軌跡。2000年起持續追蹤當年的國一和國三學生,探索他們從青少年階段直至踏入社會、甚至結婚生子的生命歷程。

TYP至今恰為第 20 年,可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探討青少年初期至成年初期的成長軌跡,試圖從家庭、教育和社區檢視。第二階段建構年輕成人的發展模式,從親密關係到結婚生育、從走出校園到進入社會,瞭解哪些社會機制型塑出年輕世代的生活輪廓,以及家庭與教育經驗如何影響他們的婚姻與生育。以下分別簡介兩個不同階段的計畫內容。

TYP第一階段計畫

TYP採取生命歷程觀點,透過嚴謹且系統化的長期追蹤資料蒐集,探討台灣青少年至成年期的成長過程與生活經驗,描繪他們的成長歷程特性。研究團隊主張研究青少年的成長歷程,必須重視所處之社會脈絡,因此除了檢視人際互動、友誼網絡、親子或師生關係的改變之外,亦特別強調城鄉背景、社會階層、性別規範以及環境資源等結構性因素的影響。因此從上述影響青少年成長的主要社會脈絡著手,著重於社會層面的分析,可從事的研究構面有:

(一)        瞭解臺灣青少年成長經驗的多元模式
從親子關係、家庭互動、友誼網路、師生關係等面向建構青少年人際關係,並從城鄉背景、社會階層、環境資源結構因素等多元面向,瞭解家庭、學校、社區之生活經驗對成長階段中青少年的影響。

(二)        青少年的成長軌跡歷程
藉由長期追蹤蒐集青少年初始階段的各種態度、價值與行為,與生活經驗、個人與社會資源等結合,瞭解隨著成長的變動,以及最後對成人期的影響,建構台灣青少年成長軌跡。

(三)        瞭解影響重大選擇與轉折的因素
探討從家庭組成與關係、社會文化規範的變遷、社會資源與城鄉差距,影響成年初期態度轉化以及社會化的過程,以及對於繼續教育、就業、與婚戀之可能影響。

研究對象與抽樣說明

抽樣設計以台北縣市及宜蘭縣的國中學生為研究母體,採「分層多階段叢集抽樣」,以「縣、市」為第一分層,以縣市內、各鄉鎮市區的都市化程度來決定抽樣的分層(stratum)。分層後採叢集抽樣,在第二分層內分二階段隨機抽樣,第一階段以「學校」作為抽出單位,第二階段以「班級」作為最終抽出單位。共抽取40所學校,共81班,學生總人數為5,586人。其中,國一81班,共2,696人,國三81班,共2,890人。抽樣結果請參考表一。

表一:TYP分層多階段叢集抽樣結果
縣市
分區
班級數
學生數
國一
國三
國一
國三
台北市
(16)
第一區(3)
6
6
192
162
第二區(8)
16
16
479
562
第三區(5)
11
11
368
341
小計
16
33
33
1,039
1,065
新北市
(15)
第一區(9)
18
18
650
746
第二區(3)
6
6
214
240
第三區(3)
6
6
197
191
小計
15
30
30
1,061
1,177
宜蘭縣
(9)
第一區(4)
8
8
260
313
第二區(5)
10
10
333
335
小計
9
18
18
593
648
合計
40
81
81
2,693
2,890
註:本表格節錄自TYP網站
 
調查時程

第一階段調查自西元2000年至2009年,從青少年初期追蹤至成年初期,共計進行了9波調查。2009年原國一樣本已邁入大四(22)、原國三樣本則已大學畢業(24),均已進入成年期。


表二、TYP第一階段調查時程與調查方式對照表
樣本群
國三(N=2,890)
國一(N=2,693)
第一階段
調查時間
青少年
家長
導師
調查時間
青少年
家長
導師
第一波
2000/03國三
自填
自填
自填
2000/03國一
自填
自填
自填
第二波
2000/10高一
電訪
 
 
2001/03國二
自填
 
自填
第三波
2001/10高二
電訪
 
 
2002/03國三
自填
面訪
自填
第四波
2003/03高三
面訪
面訪
 
2002/10高一
電訪
 
 
第五波
2004/02大一
電訪
 
 
2003/10高二
電訪
 
 
第六波
2004/10大二
面訪
面訪
 
2005/03高三
面訪
面訪
 
第七波
2006/12大四
面訪
面訪
 
2006/03大一
電訪
 
 
第八波
2008/11研二
電訪
 
 
2007/06大二
面訪
面訪
 
第九波
 
 
 
 
2009/04大四
面訪
面訪
 










註:本表格節錄自201910月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台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資料使用工作坊」 「台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計畫與資料簡介,周玉慧教授。



問卷主題

第一階段為了瞭解青少年在家庭、學校、以及社區等各面向之間的交互影響,收集親子、家人、友誼、師生等人際關係,城鄉背景、社會階層、性別規範與環境資源等,以及兩代之間的價值觀與態度,並瞭解個人態度、價值與行為隨著成長的變化。希望藉由收集多元的成長軌跡,瞭解社會資源及文化與升學制度改變對就學的相關性,更進一步探討成年以後就業、婚姻戀愛以及生育的影響。


三、TYP第一階段問卷主題
主要概念
主要內容
學生個人
基本資料、生活經驗、自尊、性格、各種態度價值觀、健康、未來規劃、心理行為問題
家庭
家庭背景、親子關係、教養態度、管教行為、祖孫關係、手足親戚關係、家庭氣氛
同儕關係
班級友誼網絡、同儕關係、偏差行為、班級人數、溝通語言、家庭間往來、課業壓力比較
教育與補習
教育現況與期望、補習概況與態度、才藝補習、校外友誼網絡
社區
環境與治安、社區依附、社區活動參與、社區網絡與互動、搬家經驗、現住社區評價
消費流行
零用金、休閒活動、他人認同、品牌認同、偶像認同、消費價值
宗教
宗教信仰、宗教信念與活動
資本與全球化
鄰里相處、文化資本、國外經驗、資訊網絡
工作就業
工作現況、工作經驗、工作態度、打工經驗
戀愛與婚姻
擇偶條件、戀愛經驗、性經驗、婚姻現況、婚姻經驗、夫妻關係
上下代
子女價值、生育現況與期待、代間交換、代間同住、孫子女照顧
學校方面
師生關係、學校氣氛、支持體系、校園偏差行為、家長參與、親師溝通
父母
基本資料、生活經驗、成長經驗(上一代家庭背景)、自尊、各種態度價值觀、健康、心理行為問題、中年危機
註:本表格節錄自201910月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台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資料使用工作坊」 「台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計畫與資料簡介,周玉慧教授。

TYP第二階段計畫

第二階段將國一和國三樣本合併,稱為成人樣本調查,以每三年進行一次的追蹤調查方式,已於2011-20122014-20152017-2018完成三波成人樣本面訪調查。在這三波調查中樣本平均年齡分別是25歲、28歲和31歲,正值成家立業的重要階段,由於台灣當前結婚生育人口趨勢明顯下降,故另就進入婚姻狀態者展開對應之配偶調查,以釐清影響婚育的重要因素。此外,在家長調查的部份,第二階段與第一階段最大的差異,在於第一階段僅詢問父或母親其中一位,第二階段則同時訪問父親與母親。第二階段的具體研究目標有:

(一)        成人子女與老年父母之代間關係
探討代間家庭價值觀差異,與代間互動之雙向行為,對代間關係的影響。

(二)        成年子女結婚與生育行為對家庭動力的影響
成年子女的婚姻與生育行為,及其對親子或手足關係、家庭氣氛、親子溝通、子女對父母的看法與認同感等影響。

(三)        老年父母配對關係的研究
家長問卷除了可以連結第一階段調查,有諸多研究優勢之外,收集父母之配對資料,不僅進一步建立極為難得的老年夫妻配對樣本,更可藉由家庭代間關係的研究來檢視影響當前台灣年輕老人生活經驗的關鍵因素。

調查時程與釋出狀況

第二階段已完成三波的成人樣本、成人之配偶以及一次家長的追蹤調查,主樣本調查完成後進行配偶調查訪問。成人樣本調查已釋出第一波(2011)及第二波(2014)資料。配偶及家長問卷則尚未釋出。

表四、TYP第二階段調查時程表(截至2019)
第二階段
調查時間
成人樣本
合併國三國一
調查時間
成人之配偶
調查時間
家長問卷
第一波
2011/10
面訪+自填
(
已釋出)
2013-2014
面訪+自填


第二波
2014/10
面訪+自填
(
已釋出)
2015-2016
面訪+自填


第三波
2017/10
面訪+自填
2018/02
面訪+自填
2019-2020
面訪+自填
註:本表格節錄自201910月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台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資料使用工作坊」 「台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計畫與資料簡介,周玉慧教授。
 


問卷主題

第二階段的問卷主題,除了就業、工作狀況與經驗之外,在家長問卷建構上,特別注重與成人樣本相應的親子關係題目。亦即不論是管教、相處、親屬互動,抑或彼此對父母未來養老的態度與行為,在成人樣本問卷和家長問卷中都設計相同的題組/題目,以利親子二代間的比較分析。另外更以自填問卷分別詢問關於性經驗、家人衝突、家產分配等較隱私議題。目前已進行的前三波問卷主題內容如下表:


表五、TYP第二階段問卷主題表
問卷別
主要內容
成人問卷
(面訪)
就學狀況、就業求職經驗、工作狀況、中國工作意願、經濟概況、家庭與家人關係、家事分工、性別角色、自覺身心狀況、宗教信仰、菸酒頻率、使用網路手機頻率、家庭婚姻態度、國中延續友誼
(自填)
性經驗、性傾向、家人衝突
配偶問卷
(面訪)
就學狀況、就業求職經驗、工作狀況、經濟概況、家庭與家人關係、家事分工、性別角色、健康狀況、宗教信仰、菸酒頻率、使用網路手機頻率、家庭婚姻態度、生活狀況、價值觀念、成長經驗、自我評估、基本資料
(自填)
性態度、性經驗、家人衝突
家長問卷
(面訪)
工作狀況、代間互動、家庭結構、家庭觀念、家庭照顧、婚姻狀況、家人關係、健康狀況、自我評估、生活經驗、使用網路手機頻率、宗教信仰、社區生活、經濟概況、社會價值、政治態度、基本資料等
(自填)
上一代家產分配狀況、下一代家產分配計畫、配偶關係、性生活
註:本表格由SRDA自行整理


釋出版本

【公共版】 為保護受訪對象,降低個人身分識別風險,不提供校名、科系、學校/地區郵遞區號、國小畢業學校代碼、調查問卷中的敏感題和自填問卷資料。SRDA網路會員身份即可直接下載公共版資料。

【限制版】 分為「限制版」(可遠距連線或現場使用)與「限制版(僅限現場使用)」兩種,SRDA一般會員或院內會員身份可申請使用。

  •   「限制版」:供校名、科系、學校/地區郵遞區號、國小畢業學校代碼(TYP2011),及調查問卷中的敏感題,和自填問卷當中非敏感題目(TYP2011)等變項。
  • 「限制版(僅限現場使用)」:為第二階段的調查與自填問卷資料,不提供學校名稱及代碼、國小畢業學校代碼(TYP2011),僅提供科系。另外樣本編號重新經過編碼為流水號,因此無法與與公共版及限制版串連。不同波次調查問卷「限制版(僅限現場使用)」資料檔之間亦無法串連。

上述的SRDA會員身份別,請參考SRDA網站。各版本的內容差異如表六所示。


表六:公共版與限制版釋出檔案差異



公共版
限制版
限制版(僅限現場使用)

調查問卷
樣本編號
id:為縣市編號
id1為學生編號
公共版與限制版為相同學生編號,學生與家長、老師、不同波次的資料檔之間可依據學生編號進行串聯
Newid為流水號,
現場使用為單一調查問卷檔案,因規則不同,因此無法與公共版或限制版串連
國中學校流水號
校名/地區郵遞區號

學校名稱與代碼

學校科系

國小畢業學校代碼
(2011)

行職業開放題

敏感題

第二階段自
填問卷
敏感題

非敏感題

註:本表格TYP整理,摘自SRDA網站。
    
限制版資料申請:無論需要何種限制性資料版本,均請在SRDA網站登入會員後,線上提出申請並郵遞寄回親簽之申請表與載明需使用哪些限制性變項的計畫書。欲以遠距連線使用資料者需於申請表中填入您的實體固定IP,無固定IP者亦可預約於SRDA現場使用。

常見問題
使用者常提出的問題,除了前面說明公用版與限制版的差異,以及限制性資料如何申請之外,其他常見的問題整理於下:

Q1.TYP不同波次的調查資料檔之間,若需要進行串聯,需依據哪一個變項?

A1.資料串聯之前,請先將各檔案id1學生編號排序存檔之後,再依據id1進行資料串聯。

Q2:是否可提供「想想你最要好的朋友(),按照你們要好的程度,依序寫出前五位的基本資料」的編碼資料,做為分析青少年朋友網絡模型之用?


A2:台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這項計畫,一共在第一、二、三、六、九波詢問好友名單,不過在回收樣本後發現,由於第四波之後,受訪學生進入高中就學,好友名單填答狀況發散,無法限定國中同班好友,因而無法與國中友誼網絡串併或延續分析之用,因此僅J1(國一樣本)的第一、二、三波可以進行網絡分析。

另外,友誼網絡資料檔中的好友編碼是以流水號的方式編碼,並未制訂編碼規則。至於好友網絡的關係,計畫是另外建檔處理與分析。由於該檔案並未對外開放釋出,需向TYP小組提出資料申請,如確有此類研究需求,請與TYP計畫小組聯繫。

Q3. 申請了「僅限現場使用」的限制版,若希望能與TYP其他調查資料進行串聯,能否將下載的公共版或「遠距和現場使用皆可」的限制版,放到現場使用的電腦中進行資料串聯?

A3.考量問項過於敏感,現場使用版樣本編號已重新編碼,即便上傳公共版或其他限制版資料亦無法進行資料串聯。如確有此類相關研究需求,請與TYP計畫小組聯繫。

結語

當前台灣年輕人所面對的社會經濟處境相當艱鉅,不婚不育更是現今重大人口問題,因此TYP第二階段計畫積極展開配偶調查,建立可貴的夫妻配對樣本資料庫,提供台灣年輕家庭的初始資料,並追溯配偶成長過程中個人、家庭、學校等可能影響,提供後續之研究分析。
同時,台灣亦面臨人口快速老化的各種社會問題,包括長期照顧、經濟撫養、醫療需求、親屬網絡式微等。家庭結構的改變,衍生出父母的角色與以及個人資源的改變。從父母目前的生活經驗切入,除了探討家庭、工作、健康與經濟面的影響,進一步藉由連接父母中年時期訪問所取得的生命軌跡,與成年子女間的態度與行為進行比較,釐清不同家庭生命階段的互動與當前老年父母處境與期望間的關聯性。邁入老年初期的TYP年輕成人之父母,將是探討華人家庭代間關係與代間交換運作的合適對象。

後記

近年來受到層出不窮的詐騙影響之下,執行調查訪問的困難度增加許多。追蹤期超過20年的「臺灣青少年成長歷程計畫」,是相當難得且珍貴研究資料,除了有不同世代的主樣本年齡層,更包含了家庭結構、就學歷程、婚姻狀態、親子關係、家庭照顧等內容,可以挖掘各式各樣豐富的研究議題。20年來社會制度的轉變,以及不同世代之間家庭價值觀的改變等,都可以從這個調查資料中挖掘出目前臺灣家庭所面臨傳統與現代的衝擊。

研究團隊在執行調查之餘,已發表不少專書、期刊,可敬的是調查資料在SRDA上以公共版提供各種學術用途的分析使用,在TYP計畫官網上更將所辦理研討會、小論文、工作坊等內容完全開放,展現完全無私的胸懷,實為促進知識透明化,加速科學研究進步的領航者。

TYP第二階段調查資料甫釋出,除了TYP網站之外,能找到的介紹相對單薄。特別向TYP計畫主持人伊慶春老師致謝,提供計畫申請書與問卷,讓筆者在TYP第二階段研究脈絡軌跡上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希望透過SRDA部落格介紹TYP計畫,讓珍貴的調查資料與成果能被更多人關注。

聯絡資訊
  •  TYP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計畫小組:羅舜元先生kenlo@gate.sinica.edu.tw
  • SRDA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srda@gate.sinica.edu.tw

參考資料
伊慶春 (2019)2019-2020 TYP老年父母樣本追蹤調查」中央研究院主題研究計畫申請書,台北市。

周玉慧 (2019)「台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計畫簡介」,SRDA資料應用系列活動】台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資料使用工作坊,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主辦,台北市。

台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TYP), http://www.typ.sinica.edu.tw/intro

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Survey Research Data Archive, SRDA), https://srda.sinica.edu.tw/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使用Python進行資料整理 – 初探Pandas

SAS、SPSS、STATA 統計軟體檔案格式轉換介紹

資料整理與檢誤經驗談—以SPSS程式進行邏輯檢查